果卓法师为九华山大觉禅寺华严经法会四众弟子作学修开示
发布时间:2022-11-03   作者:jhssct   来源:  浏览次数:  

  

 

  2017年5月19日,下午三点三十分,果卓法师带领上海、合肥、池州、南陵等地信众,至九华山大觉禅寺,参加九华山大觉禅寺首届华严经法会,并于当晚在大觉禅寺大雄宝殿为四众弟子作《华严境界距离我们有多远》学修开示。期间,上禅堂禅修会佛法共修班各地学员在班长常遵的带领下在大觉禅寺供灯祈愿。

 

 

宗学法师:首先感谢恩师!(大众礼拜)。今天有这个殊胜的因缘,在这里诵《华严经》,今天有幸恭请恩师来给我们做佛法开示,祝各位深入经藏,智慧如海,早成无上正等正觉!阿弥陀佛!

 

 

果卓法师: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大家晚上好!今天有这样的因缘,来到大觉寺,跟大家做一个佛法的开示。首先我觉得在这里举行华严法会,因缘殊胜,稀有难得。在九华山有这么多年了,但是在前山这一块,举行华严法会,还是没有过的。所以今天呢,在大觉寺这个殊胜的道场,举行华严法会,因缘殊胜。这里呢——大家来到这里,看到这一块,环境幽静,道场庄严,在这里开办华严法会,《华严经》是佛教中的经中之王,华严法会是值得赞叹的一个法会。

 

 

  宗学法师多年以来,精进修学,不辞辛苦,开办了这个道场。修行呢它是需要场地来办道的,也就是首先要有庙,然后才能弘扬佛法,所以,有了道场的话......建道场它不是目的,它是一个过程,主要的目的是弘扬佛法的。

 

 

  今天在这里举行华严法会,华严法会呢,主要是以诵读《华严经》为主的,说实在的,我对《华严经》也不是太熟悉,虽然我对《华严经》不是太熟悉,但是我对《华严经》这本经典还是非常幕与赞叹的。很早的时候我就听过华严字母,我也是从这里——对华严字母感了兴趣;虽然这个——娑婆世界吗,都是从音声入手的。

 

 

 

  《华严经》呢,是佛教中最大的一部经,大家在这里修持读诵《华严经》,而且这个经本是八十华严,这是唐朝三藏法师实叉难陀翻译的,与翻译《地藏经》是同一个人。《华严经》主要讲的什么呢?《华严经》主要讲了法界缘起,也就是说读诵《华严经》,了解《华严经》就是对我们这个世界,也可以说是法界的一个认识了解,这部经典呢主要是佛祖释迦牟尼开始悟道的时候,在定中为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说的,三七日演示华严奥义,没有多少人能领会这个意思,但是《华严经》的境界是值得我们去探索、向往的。 

 

 

  佛祖悟道的时候,就悟到了华严境界。这个境界应该是很深的,我们讲“无上甚深微妙法”,这个没有多少人能听懂。但是佛祖还是把悟到的最好的这个华严境界啊,告诉了大家,这是佛陀慈悲的一个体现。佛陀悟道,知道大地众生皆有佛性,有佛性皆可成佛,也谈到众生但以妄想分别执著,而不能悟到这个境界,沉迷在这个世界中,头出头没,生死轮回,苦不堪言。所以他也希望把悟到的这种境界、真相告诉众生,希望众生早日出离,得到快乐。

 

 

  华严境界很深,佛陀也没有隐瞒的说出了这个境界,记载下来就是这个《华严经》,这是佛陀慈悲的一个体现。不同于我们世间的人,一个好的东西我们不愿拿出来。但是佛陀他是慈悲的、无私的,有好的东西都毫不犹豫的把它说出来,布施给大家了。华严呢,虽然是佛陀说了这个境界,但是没有人去领会它,后来佛陀有了五时说法,从了解众生根基,循序渐进,从《阿含经》着手,然后一路再慢慢引导众生,悟入这个境界。

 

 

  这部经典是佛教中最大的一部经,也是佛教中的富贵之经,经常讲“不读‘华严’不知佛家之富贵”,这个富贵。为什么说我们读《华严经》,我们了解《华严经》,我们就拥有了这个财富,这个财富不是金钱的财富,是佛法的财富、认识的财富。世间有这样一句话:你认识到了,你就会做得到,你的心量有多大,你的世界就会有多大。但是没有佛陀告诉我们华严的境界,我们也就不知道世界还有这么大,“山外有山,天外有天”那。

 

 

  所以读《华严经》,读经需要了解经的意思,然后你才能拥有这个财富的。当然,《华严经》比较长,经义也非常深奥,不一定能搞得那么太懂。虽然这是一个富贵之经,每个人都想了解它、认识它,但是不一定能真正的去了解它,但这个呢是没有关系的,不是说我们学了华严、读了华严,马上就能了解经的意义,如果这么快就能了解华严的奥义的,那你就跟佛一样了。所以华藏法会呢,这个华严经是佛的境界,虽然我们不懂,但是我们学习它,了解它,不管多长时间的去了解它,为了得到这笔法财,我们必须要不懈努力。

 

 

  你想,我们想得到财富,必须要了解这个财富,就是得宝首先你要认识宝,然后你才能得到。现在我们知道这个华严的财富,但是我们一直要朝这个方向去努力的,就像现在我们知道某地方有财宝,但是这个财宝它不会送到你面前来,需要靠你的劳动、行走你才能获取它。今天在这里读诵《华严》,就是为了得到华严这个财富来努力的,打基础的。

 

 

  我们讲了解这个——这个财富,我们就是要认识它,所以《华严经》是一部认识这个世界的一部经。认识这部经,了解这部经,我们才知道世界宇宙之大,法界之大。法界究竟有多大呢?我们佛教经常讲:“大无之外,小无之内。”就是没有边的,小的也是没有内的。所以华藏世界大——方——广,就说明了华藏世界的这个状况,这个世界上东南西北都有世界,每个世界都有无量无边的世界,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每个世界都有佛,我们从《佛说阿弥陀经》中也可以了解到,十方诸佛赞叹阿弥陀佛,所以这个世界东、南、西、北,四维上下,皆有他方世界存在,都有无量的佛存在,所以这个世界是非常非常大的。

 

 

  我们所住的这个点,只是一个地球,是星球当中一个非常小的一个单元。佛教形容这个世界,称为微尘世界。两千多年前佛就这样说了,但是在两千年以后,现在这个科学也证实了这个状况。如果大家要留意的话,就可以看到现在的图片当中啊,科技用很大倍数的望远境,拍到宇宙的虚空这种情况,就看到许多星星点点的,密密布布的,望远镜的光打到这个虚空,那么这个星星点点都是星球,都是他方世界。所以我们要了解。我们的这个世界是非常非常大,有无量个世界、无量个佛都存在这个世界。而且这个华藏世界有很多美好的庄严的景象,也是非常殊胜的,这都是我们要追求的。

 

 

  我们现在读这个《华严经》,虽然不是那么太熟,也可能不了解,我刚才也说了,这是佛的境界。但只要我们不断的去读诵它、学习它,慢慢就会领悟到《华严经》中所说的意思。《华严经》主要是介绍我们宇宙缘起这么一个现象,实际上,归根结底就是让我们了解这个世界,了解这个世界都是因缘聚合的,以及这些法界的存在。也可以说这个法界是空的,这就是“一多相济,空有不二”的境界。   

 

 

  我们知道这个境界高深,但是我们要知道有这样一个目标,所谓“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这个境界很高,眼光是要高,行动要低,真正那是佛的境界,但是我们呢还是凡夫,还从凡夫这个基础来修起。所以我们了解华严富贵的话,缘起——实际上无非就是让我们了解这个世界之大,了解这个缘起、缘灭的道理。缘起的东西它都是幻化的,都会走向消失的那个时候,所以这也是《楞严经》上讲“一切有相,皆是虚妄”,虚妄的。但是法界这个现象,它是在空有不二的这个状态。了解这个世界,就是放下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执著和贪念,安下身心,修学佛法,成就佛道,实际主要的是这个意思。这个世界都是......我们人有烦恼和痛苦的话,主要的根源是在对这个世界,对这个世界的事物贪著、爱恋所升起的,所以佛陀在悟道的时候,就说了这么一件事情:一切众生,皆有如来德性,但因妄想分别执著不能证得,若离妄想执著,一切智,自然智,皆得现前。就是说明这个道理的。

 

 

  读诵《华严经》,就是了解华严经的经义,在脑子里形成一个华严的这个景相,以至我们将来到达华严这个法界的时候,不会觉得生疏。不觉生疏的

 

 

 《华严经》它主要讲了几个方面的内容,来阐述缘起、重重无量的这么一个境界,所以说了四无碍,六相,十行门——都是阐述这个意思的。所以这个境界呢,比如说事无碍的这个上面,可能一般很多人不好理解,我们讲事无碍,大家觉得宇宙万有的现象各个的差别,就是我们眼睛看到的这些东西。理无碍呢,就是讲事物的平等的理性,事物虽然有差别,但是它的性质是没有差别的,这个理性是没有障碍的。事理无碍,就是各各差别的现象与平等的理性,是相互融洽没有障碍的,这个就像一个杯子,杯子这是现象,跟这个花,它们相状不一样,有差别,但是它们的理性相同,所以它们是没有差别的,事理不二。事事无碍,是讲到事物各个差别的现象与平等理性一多相济,重重无尽。

 

 

  这个我们可能很难想像出来,就像杯子和花,杯子就是杯子,花就是花,它们两个怎么会统一呢?这个就是一种境界。实际上,虽然杯子与花事相不同,都是事物的表相,但是它们的理性是相同的,所以,它们就不会产生障碍的。这个怎么讲呢,就相当于——有个比喻吧,就相当于镜子。我们看到这个法会,这个法会很多人,但是我们可能用一面镜子可能就把我们这个法会的这些人装下去了,它根本没有占用法会的这个空间的,当然这个境界,可能只有到佛的时候,成道的时候才有这个现象,可能在凡夫这个境界当中,很难做得到,在这里是让我们知道这个道理的。

 

 

  我们要得到这个境界,首先要了解这个境界,然后你才能得到这个境界。这个境界很高,当然我们要去做到的话,还得要从脚底做起,一步一步的修行,才能获得的,一步一步的修行就是在当下的这个华严法会当中,大家就是去安心的坐在这里,读诵华严,专注的读诵华严,这就是从基础学起。

 

 

 《华严经》呢,我也了解得不多,华藏世界虽然是很深奥微妙的,但是它的根源是在于我们的心,如果我们心里清净,那么我们的心就是华藏世界,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六祖大师曾经也说了:“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本无动摇; 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六祖坛经》·行由第一)。可能对于这些境界很难去理解它,但是我们要从当下的心去着手,去修行,去净化,净化到一定的时候,我们就能达到这个境界,就能感悟到这个境界。

 

 

  可能修行呢,我们不知道这个世界很大,经典也很多,但是都是要从心里上去用功夫的,所谓“心生种种生,心灭种种灭”。抓住这个心了,那就抓住了一切,所以华严境界虽然美好、广大,它并不遥远,它实际上就在我们的自性当中,每个人的自性当中都具有这样的法界,只要你以清净心见到本性的话,这些东西它就会存在的。

   

 

  所以禅宗讲,禅宗从心地用功夫,就是要抓住一个心。让心里清净起来,所以用了很多的方法。我们修行可能就是,这个好,那个好,但是东西虽然好,你要有合理的方法去获取它,才是对的。不能走捷径,不能走旁门左道,要脚踏实地,按照正当的规则来获取它。虽然我们对华藏世界不是很了解,但是我们对我们的心能了解,所以我们要从我们的心里着手去了解它。

 

 

  心里清净见到本性的话,这些东西它都具足了。那如何见到本性呢?这就是我们经常讲的(内容),方法很多。我们讲华严境界虽然美好,得到它也是要从这里着手的,没有什么其他的道路可走的,你还是要去修止观、参话头,你才能得到这个——见到本性。

 

 

 

 

  这是一个非常殊胜的法会,实际上我对这个华严法会是非常赞叹的!九华山前山这么多年来第一次举办华严法会,我也希望这是一个起点,希望将来有更多更多的人来参加这个法会,了解佛家的富贵之经,来拥有了......了解这个经的意思,也是增加自己的福慧,福慧增加了,实际这就是财富——法财。

 

  祝法会圆满成功!我就讲这么多,祝大家:增福增慧,早成佛道!

 

 

 

首页  | 寺院动态  |  学佛指南 |  地藏法门  |  禅宗要意 | 行愿济世 |  果卓法师  |  访客留言
九华山上禅堂 © www.jhssc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安徽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

皖公网安备 34179002000037号

    皖ICP备09024064号     网站设计:木鱼网络